2022-03-15
田禾(1988年-),博士,清华大学副教授、清华大学集成纳电子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由中国电子学会推荐,入选中国科协第四批“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在青托支持期间,获得了国家自然基金优秀青年基金、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以及其他部门重点项目基金等的支持。申请发明专利8项,授权2项。在青托支持期间,累计发表论文50余篇,代表性一作/通讯论文Nature (1篇),Science Advances(1篇)。获得2018年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序3),担任Microelectronic Engineering副编辑、半导体学报青年编委、Infomat青年编委等。
青年人才成长故事
——青年老师成长的心路历程
青年老师的科研道路很多时候是从缺经费、缺学生开始的,2017年8月我正式入职清华,开启我的青年老师之路,从“0到1”永远是最困难的,成为“青椒”初期,也曾焦急彷徨过,后来我告诉自己并下定决心“以6年倒计时的方式进行科研,不看重结果,只是这几年把自己感兴趣的想法做完”,于是我静下心开展科研工作,同时注重学生和研究队伍的培养。
2018年,经中国电子学会推荐,我有幸入选第四届青托并顺利入选,青托入选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鼓舞,也是对我成长的认可,就如同当年我的一篇Nature Communications被接收,也是对我过去1年研究的认可。在托举过程中,我得到了任天令教授等顾问和导师的支持和培养,充分把握了科研“黄金期”,在科学研究方面从底层挖掘了新的物理机理和期间设计,还从工程实践方面开展了器件实用化管理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科技成果,锻炼了个人能力。
2018-19年,我两度尝试优青,但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我系统性的分析了失利原因,总结自己还存在哪些不足,最大问题是在汇报自己研究成果方向时过于分散,没有能够凝练成一个研究方向,对于青年老师来说很容易出现这个问题。后来我在研究成果的体系性方面做了深度的思考,把研究方向聚焦到声学器件方面,重点围绕发声器件、收声器件和发声/收声功能集成三个方面开展研究。
2020年我再次尝试申请优青,我从汇报和专家提问解答方面下功夫,通过请教各位优秀教师也让我得到了很多提升,最后终于拿到了优青项目,这对于我而言也是一个新的开始,这个时间节点恰好是我回国工作满3年的时间。
之后,我逐渐思考一些更难的研究方向,瞄准学科前沿,更加坚定了我“论文在精不在多”、潜心做出真正顶级的学术成果的想法。这个阶段我的两名博士生也逐渐成长起来,其中一名博士生主攻实验,另一名博士生主攻理论,我希望能够在摩尔定律亚1纳米尺度以下晶体管方面取得突破,因此我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日以继夜,终于在2020年10月我们完成了亚1纳米晶体管实验,并且形成nature初稿。2021年春节前夕,nature编辑部反馈了意见,审稿人认为论文创新性很好,但也提出了关于实验方面的诸多要求。于是又经历了4个月的紧张实验,我们补齐了相关信息,再次投稿nature,又经过了4个月漫长等待,终于nature给出了小修的意见,2022年3月9日,我的nature论文正式online,这是我人生中第一篇主刊工作,我内心异常激动,过去4年来的幸酸苦楚、无数个日日夜夜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但是我还没有停下来,还在继续加速奔跑,希望继续创造属于我的奇迹。
最后,我想由衷感谢中国科协和中国电子学会给予的支持和帮助,在我还是一个弱小的“苗”的时候,中国科协和电子学会给我了力量,促进了我的成长,我愿用自己的青春继续回馈社会。
“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是由中国科协于2015年10月立项的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中国电子学会作为具体实施单位之一,充分发挥学会“小同行”和高水平学术大师聚集的专业优势,强化对信息科技领域青年人才苗子的发现举荐作用,及早发现、重点扶持、加快培养年龄在30岁上下,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学者,为他们潜心从事科学研究提供经费、政策、工作等方面的更多支持。
了解详细情况请联系:
程老师 010-68600755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中国电子学会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加入
中国电子学会会员
钟山县开展“惠民兴县”科技志愿服务活动——科技实验秀进校园
中国电子学会总部政策研究与国际合作处党支部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第四届智能人机交互技术年会圆满落幕
中国电子学会召开2024年统战工作座谈会
2024年全国导航技术与应用大会在京盛大召开
相约广西绿城 2024世界机器人大赛南宁锦标赛开幕!
“科创中国”新质生产力赋能电子智造论坛(宁波)成功举办
中国电子学会网络空间安全专家委员会走进山东大学暨第40期中国电子学会青年人才托举沙龙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