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4
4月13日下午,第二届香港世界青年科学大会在香港会展中心启幕。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作视频致辞,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副主任刘光源,全国政协常委、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徐晓兰等出席并致辞。
徐晓兰在致辞中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以人工智能、量子科技、6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活跃,加速渗透到生产生活各个领域,有力推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例如,我国制造业经历了从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旧三样”,到彩电、冰箱、洗衣机“老三样”,再到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绿三样”质的飞跃,正在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三样”加速升级。
徐晓兰表示,习近平主席在今年两会期间指出,“抓科技创新,要着眼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抓产业创新,要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坚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并重。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要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这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深刻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徐晓兰强调,青年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强劲“引擎”,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主力军。近年来,一大批青年科技英才脱颖而出,在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引领潮流、独领风骚,如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宇树科技CEO王兴兴、右脑科技创始人梁健、面壁智能创始人曾国洋、影眸科技创始人吴迪等。他们中有80后,更多的是90后甚至00后。事实证明,青年科技人才能够挑大梁、当主角,应该给舞台、给机会、给支持。
徐晓兰指出,本届香港世界青年科学大会围绕前沿领域深入探讨、广泛交流,定会碰撞出亮眼的火花、激荡出崭新的创意,为香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建设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香港必将能够以更大力度汇聚全球创新资源,在建设科技创新高地的道路上造就新的香江传奇。
徐晓兰表示,中国电子学会成立于1962年,是由国内电子信息领域科技工作者、有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自愿结成的全国性科技社团,现拥有17.3万名个人会员、1700多个团体会员、66个分支机构。中国电子学会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提升科技成果应用质效、发掘培养青年科技人才、扩大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持续耕耘、久久为功。连续十年成功举办世界机器人大会,发起成立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中国人形机器人百人会,筹建人形机器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为机器人赋能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景的推动者、参与者和见证者。连续十年组织实施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已累计托举197位青年科技人才。学会愿同全世界青年科创家携手并肩,一同建设开放、包容、可持续的创新港湾,一起推动前沿科技成果更快、更好造福人类。
本次大会由香港北京高校校友联盟主办,中国电子学会和香港贸易发展局合办,香港创新科技及工业局指导。8位诺贝尔奖和图灵奖获得者、40位海内外院士及世界顶尖科学家,著名青年科学家、领军企业家、新锐创业者、优秀科创青年代表等近1000人出席大会。
在港期间,徐晓兰还出席了香港国际创科展开幕式,并带队赴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学园等,围绕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进行深入对接交流。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中国电子学会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加入
中国电子学会会员
人形机器人百人会会议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深度行(无锡站)活动成功举办
首届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圆满落幕
中国电子学会组织开展退休职工春游活动
第41期中国电子学会青年人才托举沙龙暨半导体与集成前沿青年论坛在成都顺利举办
科技赋能教育,创新引领未来——中国电子学会科技志愿者队伍助力凭祥市2025年科技辅导员培训暨“烛光义教”公益科普系列活动
中国电子学会有线电视综合信息技术分会发布《我国广电有线网络技术融合2024年度发展报告》
《电子学报》第11届编委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成都召开
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国际合作工作委员会工作会议成功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