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系统
个人会员
单位会员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资讯 正文

【WRC大咖论道】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高峰:《智能导盲六足机器人》

2024-10-15

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以“共育新质生产力 共享智能新未来”为主题,为期三天的主论坛和26场专题论坛上,416位国内外顶尖科学家、国际组织代表、院士和企业家聚焦前沿技术、产业动向和创新成果,深入研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带来的新趋势、新机遇,共同打造了一场十分精彩的机器人领域前沿观点盛宴!

在8月23日下午的主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高峰以《智能导盲六足机器人》为主题发表演讲。


数说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


论坛


26 家国际支持机构

3 大主题 26 场专题论坛

416 名国内外顶尖科学家、国际组织代表、院士和企业家

74 位国外嘉宾及港澳台嘉宾参会

线上线下听众达 160万 人次


展览


27 款人形机器人集中亮相

首发新品 60 余款

近 170 家参展企业 600 余件参展产品

参观人数近 25万 人次


大赛


全球 10 余个国家和地区的 7000 余支赛队

 13000 余名参赛选手

每天参赛人数 4000 余人



媒体关注


近 400 家国内外媒体

短视频平台话题播放量达 2.9亿


 1728972811492107.jpg

高峰(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以下是演讲内容实录

非常高兴有机会在这儿和各位朋友交流,也感谢大会的邀请。我报告的题目是《智能导盲六足机器人》。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机器人有两条腿、四条腿和六条腿,仿生学可以解释这个问题。

但是中国翻译有点问题,翻译成六足,这是有区别的,其实不管是几足机器人,都是两个脚板走路,因为有落地的,有抬起来的,人抬起一个脚,还有一个脚在地下,靠一个脚板的大小来稳定身体。四足抬起两个,刚才教授讲的也很精彩,抬起两个腿,就剩两个棍在地下支着,相当于人类在骑自行车,要动平衡,这两个棍之间连线,两条足尖连线,和这个连线垂直的或者是不平行的力,它都会扰动它,它控制不回来,因为它是四维驱动,还有两维是控制不了的。

但六足每次抬三个腿,它自然会出现一个三角形,稳定域,所以才能真正去完全平衡,这是我的理解,当然不一定,你控制的好,你说我一个腿也能蹦,蛇一个腿没有,这都是仿生学里头我们人类应该向大自然学习的一部分。

为什么我们开始做导盲呢?实际上这也是很多机遇让我们来做这件事情,一会我会详细来介绍。养导盲犬是人类说狗来导盲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实际上很困难的,一个是成本高,一个使用费用高,另外寿命很短,另外狗还不会说话。现在大模型装在狗身上是装不了的,可能未来是可能的,但是这需要很长时间,但是我们机器人可以完全解决这些问题。

报告不是很复杂,我们就介绍这4个部分,首先介绍一下为什么做这件事情,柳叶刀在报道说2050年世界上1.15亿人是盲人,比现在多很多,这个趋势挺可怕的。我们国家现在有1700万视障人士,市场还不小,1700万人如果都用导盲机器人出去,这个市场是不小的,因为跟开车差不多了,相当于几个汽车场需要来制造它。

还有一个问题是我们国家到现在为止导盲犬一共就400只,以大连基地来说,去年养了100多条狗,最后毕业了40个,有35条狗配对出去,因为狗有脾气,有急性子,有慢性子,盲人也有脾气,它俩得对脾气才能配出去,这挺有意思。以前我都不知道,以为领一条狗走就行,不是的。

还有一个很重大的问题是这个狗需要很多钱来培养。

第一,世界上缺狗才,能培养狗的品种很少。

第二,需要有很多人来培养它,有很高级的训练师来训练它。

第三,它脾气很大的,狗有自己的兴趣,所以这也很难处理。

前一个多月央视播了一个消息,说澳大利亚养了一批小狗在机场,说将来用这个狗为盲人在机场服务,这提示我们导盲犬进机场服务,导盲机器人可能比导盲犬要来得快,他这个狗养大的时候,我们机器人可能满机场都有了,因为现在可以实现了,大概是这么一个想法。

导盲机器人和导盲犬是同行,它们互相也不竞争,因为可以互补,因为导盲犬养不出来。现在导盲机器人的发展对人类有好处,给我们不是盲人的人创造工作,不是像工业机器人说它一上,把人替代下来,以机器换人,我们这个是机器人为人类创造工作,这是一个好的事业。

另外还可以组织很多残疾人来工作,比如说我的腿不好,我的嘴会说话,我可以同样为盲人服务,为残疾人创造就业机会。给不残疾的人创造机会,给残疾人创造机会,这是社会的一个好的事情,这是从社会层面来看的。

这是我大概的分析,大家能达到共识说这个事业是一个阳光的事业,是一个美好的事业,是体现国家现代化的文明程度和现代化程度的一个好的事业,那就值得我们去做。

当然有的人说是不是盲人家里就穷,说富人不穷,富人不是盲人,我认为这是错误的说法,盲和不盲跟钱多少没关系,有可能越富的人就是盲人,因为糖尿病多就容易致盲,这是我的分析,不管怎么说,做便宜的导盲机器人是有市场的。

这就是刚才我说的统计,大连这边去年养这100多只,毕业了40个,还有35个放出去了,还有几个毕业了找不到工作的,一个20万左右,就培养费要20万,进入到家庭每月就将近2000块钱的狗粮生活费,现在给你一个狗让你在家里养,一个月2000块钱左右,相当于一个小孩在生活,还要给它洗澡,还要给它出去溜,有很多麻烦事,当然它可以安慰你,是你的朋友,这也有人类的精神需求。

机器人和导盲犬在一起,其实它们也有互相认知的过程,这是我们在北京展览的时候真正的导盲犬见到导盲机器人以后,它们之间还是挺友好的,当然一开始陌生,一会就玩起来了,摇头晃脑表示欢迎,虽然是竞争类同行,但还是很友好的。

其实导盲机器人的智能化要比现在我们见到的所有机器人更重要,我们说具身智能一定要体现在导盲机器人上,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事,因为出去要走,那必须得智能,这就是我们做这个过程中有很多乐趣,看这个狗见到机器人,它们之间还是友好相处。

我们这个团队也挺有意思,我们是从2011年的时候就做四足电动的,其实在国内做的还是比较早的,那个时候国内一般在做ER系统四足,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做的电动,后来在2012年到2017年973核电救灾机器人就变成六足了,从那儿以后我们就开始研究六足。

后面也有很多消防的,最重要的是2021年到2022年我们完成了国家冬奥会的项目,就是滑雪、冰壶,其中还有导盲,这三个事。原因是国家希望在奥运会期间出现中国的机器人,中国机器人找到我身上来了,因为我当时也说四足、两足,美国做的比较好,六足我们做的不错,应该说也是比较好的,后来科技部说那就展示这个吧,就给我们这三项任务。

我记忆犹新的是2022年也是我们今天的主持人给我主持过一个报告,我不在现场,讲的是滑雪和冰壶机器人,疫情原因我没来了。今天好在我也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机器人是这样的,其实我们有四款六足,有一款是仿螃蟹的、仿蜘蛛的还有仿昆虫的,再加上我们说叫章鱼,因为它形似,我们就这么叫了。

这些机器人有些特点,我们可以开发很多产品,比如说探月工程,将来会很快就有六足机器人上月球,这不会超过一两年,这是咱们国家正在做的一件事情。

另外我们还可以有很多试验,这都是我们做的很多试验,放不出来,容量比较大,可能都卡住了。比如这个可以做大量的试验,在实际中、在野外,我们机器人的六足可以适应很多环境。

在这个展会上,我们带了8个机器人,其中有5条六足,3个是两足,这个两足有一对小鸟,加上一个小的两足机器人,这是我们最近在开发的,因为国内都在搞两足,他们经常问我说你怎么不做两足。腿式机器人嘛,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是自由度、配置这些东西,我们也在做,还有一款大的,也很快会出现的,这是大概的情况。底下这款是我们跟联想集团开发的电力巡检机器人,因为六足身体非常稳定,有它的优势。

开发导盲机器人有什么问题呢?我们简单的说就是这几个。

第一,好用,好用这个要求非常高,就像你说吃饭要好吃就很难了,所以好用概括起来就非常多了。

第二,走路要平稳,不能跳,盲人拿着盲杖或者是扶手,如果你这个机器人身体上下波动,那这一天受不了。

第三,走路噪声得低,四足大家可以听出来,它一直在换脚,因为不换脚会倒,所以说都是快跑,小步快跑是四足的一个特点,因为它为了平衡,这样六足就用不着了,它可以走,像猫步一样走,那就没声音了,因为盲人是靠耳朵走路的,因为盲杖是敲路,是听盲道的声音,如果你天天脚哗哗响,盲人受不了,这都是问题,所以说稳定行走这个概念也是很广的。

再一个是盲人得信任它,就是高的信任度,就依赖它,这很难,一开始他也怀疑,如果路上井盖没了,你机器人能认出来吗,比方说我跳进去,这是盲人跟我说的,我说那没问题,我们一定要保证井盖认识,还有水坑能不能认识,比如说台阶能不能认识,红绿灯能不能认识,其实红绿灯很难的,因为红绿灯在中国到处都是,各式各样的,那你这个机器人能不能行,我们就像评三好学生,差不多就行了。

我们开发这个机器人,这个机器人叫具身智能,我们用中医来说叫望闻问切,四个感知,能看、能听、能说,切是力觉,号脉是力觉,我们这里都有,力觉是盲杖跟盲人之间用力来感知,机器人通过盲杖来感觉你的速度是要快还是要慢,你推它,它就快走,你拽它,它就降速挂档。

“望”显然要有,视觉要看环境、障碍物,要认道。闻是听,还有问,这两个就是会说话,现在正好是时候,因为我们现在ChatGPT这一类的技术如果直接放在机器人身上的时候,就不需要网络,这个时候用起来就很好,这个国内做的也不错。

所以说我们通过望闻问切四种感知以后,我们还产生了智能的行为,在中文里面叫“神圣工巧”,望而知之就神了,闻而知之是圣人,问而知之是工,也是一种智慧的表现,切而知之是巧,这个人很巧,我认为这是我们追求的最高目标,望闻问切、神圣工巧,就是具身智能。

我们这里有什么功能呢?它可以通过视觉来认知环境,现在无人驾驶都有这个东西,无人驾驶技术在这上头都可以用,但是不同的是我们只能在人行道上走,不能上大道上去走,但是过红绿灯的时候还要穿过大道,所以这是有矛盾的,你说不能的时候还要走这个斑马线,都需要认知出来,所以有很多技术值得我们去一个个探讨。

还有轨迹规划要自主。导盲犬有两种功能,一是它自己认道,二是盲人指挥它。比如盲人说左转它就左转,但是为什么盲人说左转,因为耳机里有声音告诉他左转、右转、前进等等。他告诉导盲要左转,犬就跟着走。这种模式是比较好的,但是对机器人来说这也是个巨大挑战。因为你自己不知道怎么走,是听盲人瞎指挥,这个话可能不太好,但是确实很难,需要解决。

还有机器人要认红绿灯,导盲犬是色盲,看不见红绿灯,机器人一定要看,但是看了也很麻烦,如果上面在跳字你还走不走,什么时候走,都需要做决策。见到绿灯走还是不走,最保险的是见到绿灯也别走,红灯也别走,等它变的时候再走,时间就来得及。

语音交互,就自然语言控制机器人。比如我到机场里到几号登机口,你一说,机器人就领你去了,你说要到星巴克就把你领到那去,这都可以,这现在都不是问题,都比较好。速度控制就是靠手杖直接给力觉来做。我们做了一些实验和应用,比如虹桥机场做了大量实验。里边不容易进去,因为登机口在里面,机器人带了很多电池进去,上海市还支持我们在这里面做了很多实验。为什么做呢,因为冬奥会验收的时候有这么一条机场服务,后来我发现这个事有异议,现在澳大利亚也要用导盲犬来服务,我们可以用机器人服务。

另外路上避障也很有意思,再就是跑步,盲人要锻炼,我们机器人可以跑每秒3.7-4米左右,速度也很快,可以在操场上锻炼身体。室内室外盲人都做了很多实验,这些实验也挺有意思,因为盲人去体验要比我们睁着眼睛的人要有各种各样的感觉,这个也是国家残联给我们找的机会,在北京做了很多展览。我们也从中得到很多实验,其中最重要的实验是残联主席和我讲你走得太远了,从中间就回来。我说不行,我得明天早上才能回来,他说为什么?我程序得改。因为你随便说句话,我当场做不了。他说你这个不行,提示我们要随机应变才行。

我们这个机器人在今年五一以后报道出来,全世界媒体很关注,也说明这个机器人研究不仅仅是正常人感兴趣,媒体感兴趣,社会很多盲人也给我们来信。国外也问你们在国外的计划是什么。我们的计划是熊猫计划,有很多媒体报道,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媒体在报道这件事情,都是正面地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发明,在社会上有这个需求。这是我们的系统,熊猫计划会在全世界普及,也希望大家关注这件事情。

我自己感觉有一个巨大的产业在这儿,如果我们导盲用,就可以用阿尔茨海默症监护人,这个市场更大。我们国家有4000多万,全世界可能超过一个亿,谢谢大家。


(本文根据录音整理)


返回列表页

加入会员

学会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