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9
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以“共育新质生产力 共享智能新未来”为主题,为期三天的主论坛和26场专题论坛上,416位国内外顶尖科学家、国际组织代表、院士和企业家聚焦前沿技术、产业动向和创新成果,深入研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带来的新趋势、新机遇,共同打造了一场十分精彩的机器人领域前沿观点盛宴!
在8月22日上午的主论坛上,欧洲机器人协会副主席Juha Röning以《欧洲机器人——步入AI新时代》为主题发表演讲。
数说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
论坛
26 家国际支持机构
3 大主题 26 场专题论坛
416 名国内外顶尖科学家、国际组织代表、院士和企业家
74 位国外嘉宾及港澳台嘉宾参会
线上线下听众达 160万 人次
展览
27 款人形机器人集中亮相
首发新品 60 余款
近 170 家参展企业 600 余件参展产品
参观人数近 25万 人次
大赛
全球 10 余个国家和地区的 7000 余支赛队
13000 余名参赛选手
每天参赛人数 4000 余人
媒体关注
近 400 家国内外媒体
短视频平台话题播放量达 2.9亿
以下是演讲内容实录
Juha Röning(欧洲机器人协会副主席)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机器人领域的同仁们,非常荣幸受邀参加今年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今天,我很荣幸与大家分享欧洲机器人领域的发展情况。正如刚才发言嘉宾所提到的,人工智能在机器人领域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今天我想强调的是,人工智能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在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时候我们应当注意什么。我也希望邀请大家一起面对并解决这一挑战。很高兴听到中国在机器人标准化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在ISO229这样的全球性事业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首先,请允许我简要介绍我所在的机构。今天,我代表的是欧洲机器人协会,这是一家非营利组织,面向所有欧洲机器人的利益相关方。欧洲机器人协会成立于2012年,现已成为欧洲最大的机器人组织,拥有超过250家组织成员。在过去20年间,我们致力于在机器人研究领域之间建立强有力的联系,并拓展生态网络,我们的基层组织覆盖了感知、一体化、人工智能认知等各个领域。我们还开展一系列欧洲机器人领域的会议活动,并与欧洲各国的决策机构保持紧密联系。
现在回到论坛议题本身,机器人在当今意味着什么?现在大家都谈论人工智能,但实际上,对于我们来说,机器人科学是一种集成科学,大多数组件实际上与人工智能无关。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力学、驱动器和齿轮、电源、嵌入式初级控制器、传感器、外部控制系统、安全组件、用户界面、通讯设备(包括未来的6G技术)。而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应用程序通过人工智能实现功能,因此我们需要谨慎地看待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事实上,当前人工智能主要用于应用层面,还较少用于硬件相关的组件。一些如安全摄像头一类的组件,已经开始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但必须确保它们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得到认证。除此之外,一些人工智能技术,如路径规划、传感器集成等也已经逐步投入市场。未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利用人工智能来开发或优化组件,包括硬件和软件。
机器人系统面临的持续挑战是什么?如果我们从机械工程的角度来看,这个领域已经有很高的标准化水平,但对于现代系统和软件架构来说,我们与即插即用还相距甚远。计算机科学的标准化程度较低,而AI领域的标准化则更少。为了生产出安全可靠的机器人,我们要了解所需的标准化内容,即如何确保操作的高效以及系统的安全可靠,并需要进行测试和验证。
作为欧洲机器人领域的代表,我们需要确保人工智能机器人以符合欧洲发展需要的方式运作。过去,全球市场还并没有形成,而现在,我们的市场已经遍布世界各地,从零件到道路上行驶的车辆。这种发展不仅需要硬件的进步,还需要软件和AI的支持,其他领域的科学技术发展也对机器人领域产生着驱动作用。在欧洲,我们已经开展了很多工作,但并不是所有变化都令人满意。未来我们还需要通过立法等方式,保证机器人的安全可靠。除此之外,网络安全、可用性和接受度等问题也不容忽视,否则就会被市场淘汰。我认为,一个开放的全球机器人生态系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我们需要有能够被普遍理解的标准和规则,这样的发展才会对人类福祉有益。
未来,我们还会在技术、经济等领域开展很多举措,但也有很多人认为,AI的热度会渐渐冷却下来,一些同仁的研究就表明,生成式AI能够执行一些任务,但无法完成人类所有的工作,这是我们要谨记的。许多人工智能技术尚未准备好应对现实世界的挑战,很多领域都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以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我们需要开发通用标准以简化集成和互操作性,否则我们将不得不重新开发所有组件,还需要为全球各种规模的公司开发供应链和生态系统。
最后总结一下,作为全球机器人社区,我们需要将人工智能集成和应用到所有组件和系统部件中,我邀请大家一道探讨如何合作实现目标,促进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之间的协同作用,为全球机器人行业作出贡献,谢谢!
谢谢大家!
(本文根据录音整理)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中国电子学会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加入
中国电子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