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4
8月24日,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主论坛进入第三天,今日论坛主题为【技术革新】,本篇章聚焦前沿技术风向和创新,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分享机器人国际最新技术进展,深入研讨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带来的新应用和新机遇。下午的主论坛上,全国政协常委、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徐晓兰出席并致辞。
徐晓兰代表大会主办方,向出席论坛的国内外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她指出,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机器人”的产物,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集大成者,对科技发展和产业进步的带动性极强,既能在特殊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又能适应老龄化社会需求,满足人们家政服务、养老助残的需要。未来,要聚焦突破核心技术,坚持应用牵引,营造产业生态,深化国际合作。希望与会各方以本次论坛为契机,洞察发展趋势、分享科研经验、把握市场机遇,携手开创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未来。
24日下午的论坛由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乔红主持。
人工智能研究所执行主任,波士顿动力公司创始人Marc Raibert发表题为《让敏捷机器人更加智能》的演讲。他表示,过去他做的几乎所有工作都专注于机器人运动智能方面,但对于人类和动物来说,智能还包括另外一个层面,即认知智能,也就是大脑当中发生思考的过程。当前,一个认知智能发展得令人亢奋的时代已经到来,如何将运动智能和认知智能合二为一,是目前要解决机器人及人工智能方面最重要、最基础且最困难的挑战。
北京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总经理熊友军以《具身革命:打造人机共生的新时代》为题作分享。在他看来,具身智能实际上就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深度结合,是长了身体的智能,具有能与物理世界直接进行交互,以及能够自主学习的特点。他表示,人类未来面临的是硅基生命与碳基生命共存的社会,这可能会带来生产力结构的变化,以及公众心态的转变,希望建立跨学科跨领域融合创新的模式,通过发展具身人工智能,拓展机器人的应用场景。
宇树科技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兼首席技术官王兴兴发表题为《具身智能指明了实现AGI的方向》的演讲。他认为,具身智能始终是实现世界模型的关键方向,而世界模型正是通向AGI(通用人工智能)的关键。世界模型能够极大地增强机器人对自己身体以及物理世界的理解,如果能够开发出更为先进的AI技术,使其能够有效地理解自身与环境的互动,将极大地促进整个机器人行业的发展。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教授Alois C. Knoll主持以“为人形机器人发展提供新‘动力’”为主题的对话环节。
Marc Raibert在对话环节表示,对于实用化人形机器人来说,硬件的发展在未来五年内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基础模型和其他AI技术可以显著减少语义理解的障碍,这是最具影响力的因素之一。人类能够做到通用化,并理解他们所见事物的意义,而这恰恰是当前AI尚未完全实现的。如果AI能够达到这一水平,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此外,我们也不应忽视电池的重要性。
熊友军在对话环节表示,这一轮技术进步毫无疑问是由AI驱动的,体现为人机交互的性能和硬件上都有了极大的提升,除此之外,电池技术也是一个重大的技术突破。未来五年,人机交互、实时任务规划以及能量执行效率依然是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技术需要重点突破的领域。
北京星动纪元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陈建宇在对话环节表示,人形机器人要做到大规模应用,需要关注两点,一是能不能找到大规模的需求,二是技术能不能满足这个需求。当人形机器人达到了非常接近人类的节拍,甚至更快、更强大、成本更低时,第一个大规模应用的点就到来了。
王兴兴在对话环节表示,在过去十年中,以AlphaGo为代表的深度强化学习和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对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未来几年,这两项技术会取得更大的进展,也会和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深度融合,我们可能会在5年内迎来机器人的ChatGPT时刻。
北京大学前沿计算研究中心助理教授,北大银河通用具身智能联合实验室主任王鹤在对话环节表示,虽然当前的具身智能还没有完全成熟,但与人形机器人结合,已经能够在多个场合发挥作用,像目前已经走向成熟的抓取、放置、搬运等能力,在零售、工厂、服务等场景都可以投入使用。他推测,人形机器人在2025年、2026年将实现从百台级到千台级的快速增长。
人形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彬发表题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协同创新实践》的演讲。他表示,通用人工智能的训练需要海量通用的数据,而人形机器人适用于人类社会的所有数据,人类社会所产生的所有数据都是为了人类的发展生存而出现的,所以只有强对标人形机器人作为载体的具身智能才有可能真正实现通用人工智能。希望通过建设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打造一个共性的服务平台,作为牵引这一未来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桥头堡、试验田和示范区。
法国国家技术学院院士,法国蒙彼利埃大学教授Abderrahmane Kheddar以《人形机器人准备好工作了吗?》为题作分享。他表示,人形机器人在进入个人应用领域之前,应首先专注于制造业中的应用。大多数研究和技术开发都集中于此,如行走、感知和拾取等技术已在工业场景中得到了应用。目前,人形机器人完全没有做好投入工作的准备,伦理、硬件和部署等多方面的问题仍然需要考量。在工厂、医院等场景中,人形机器人已经开始有了系统的部署计划,但在个人应用领域还缺乏大规模部署的准备。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德国汉堡大学教授张建伟主持以“探索人形机器人新纪元:创新、挑战与机遇”为主题的对话环节。
智昌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复旦大学教授甘中学在对话环节表示,人形机器人在实际应用中,不论在工业、服务业还是特种行业,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当前的人形机器人大致可以分为三类:能跑会跳的、心灵手巧的和有情感的。目前,我们在能跑会跳上已经做得不错,但在手的灵巧度上和人还是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应更加重视灵巧手的发展,来满足复杂动作和精细操作的需要。
月泉仿生公司联合创始人,吉林大学唐敖庆讲席教授任雷在对话环节表示,产学研融合是人形机器人发展的大势,因为人形机器人是一个高度复杂、集成的系统,是一个综合的多学科交叉的攻关项目,很多涉及到的基本的科学问题还没有解决。学校应负责基础科学的研究,如新型创新结构设计和新型感知材料的研究,企业则需要深入了解应用场景的实际需求,明确真正需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这是未来产学研融合的方向。
小米集团技术委副主席、手机部副总裁、机器人公司总经理许多在对话环节表示,人形机器人要进入规模化的应用,需要平衡精度、速度与负载三个方面,其中精度确保任务成功率,速度影响工作效率,负载则决定承载能力。手、小臂和眼睛是未来人形机器人非常核心的技术,要先解决精度和速度的问题,再去解决安全的问题,加上各种力控,就是相对比较容易的。
加速进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程昊在对话环节表示,人形机器人的批量应用不仅涉及技术突破,还需考虑技术、产品与市场的匹配度。现在我们正处于第一轮的技术产品市场匹配阶段,下一步的重点在于确定具体的产品形态及其目标市场,初期可选择技术门槛较低的应用场景,尽快完成第一轮的技术产品还有市场匹配,再推进第二轮,来满足更复杂的需求。
Noetix Robotics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张世璞在对话环节表示,大家都在谈算法是黑盒,但其实研发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它的范式也存在一个黑盒,可能车企的影子模式是一个比较好去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在商业化的过程中,无论是在工厂、服务业还是面向消费者市场,自动驾驶都是重要的一环怎样能够把感知、视觉和强化学习结合在一起,让它很稳定很鲁棒地做到自动驾驶,是当前正在突破的方向。
乐聚(深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冷晓琨在对话环节表示,当前在探索人形机器人进入到场景产业化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在工业场景中,一是能源问题,目前人形机器人的连续续航时间约为一个半小时至两个小时,这对于工业场景来说是不够的;二是电机功率密度问题,人形机器人是一个欠驱动系统,对电机功率密度有着极高的需求。然而,目前电机功率密度的提升幅度较小,难以实现质的突破。
智平方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郭彦东在对话环节表示,在考虑人形机器人产业化时,他所面临的核心问题与实验室研究有所不同,第一是通用且稠密的感知,这是在批量生产当中会遇到的核心技术和核心问题;第二是泛化操作,随着设备量的增大、环境的多变、适应操作的任务越来越多,要写的代码也会越来越多;第三是软硬整合能力,要做的是如何能够把现在所有的硬件性能,通过智能和软件的能力发挥到极致。
大连蒂艾斯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总裁李博阳在对话环节表示,我们始终致力于开发能够细腻地与人进行交互的机器人产品。因此,我们现阶段推出的一系列机器人就是将人形机器人与大模型进行了深度融合。这种融合不仅仅是简单技术的大模型,我们更加强调情感AI以及具有角色的NPC大模型,使得我们的机器人在与人交互时更像一个真实的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包括面部表情和情绪的识别与表达,以及实现多模态感知,这些多模态感知更接近于人的五感,甚至结合了周边采集设备的第六感进行多模态分析。
众擎机器人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赵同阳在对话环节表示,人形机器人可以分为四大组成部分:优秀的本体、高动态性能的控制算法、更具有泛化性的具身智能以及非常接近人的通用人工智能。实际上,每个部分在现阶段的落地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在接下来的3到5年内,人形机器人不太可能大规模进入工厂和家庭。不过,在这段时间内会有一些特定的产品出现,既然人形机器人是为人类服务的,如果能服务于学生群体,就能够迅速为全球的高校带来人形机器人方面的人才、技术和价值。
8月24日,为期3天的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主论坛圆满结束,线下来自国际组织、产业链上下游重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的1000余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参加主论坛,三天的线上直播吸引了超160万人次在线观看。论坛上各界大咖云集,议题精彩纷呈,国内外顶尖专家学者将聚焦前沿技术风向和创新成果,分享全球机器人学界业界的最新进展,共同打造了一场十分精彩的机器人领域前沿观点盛宴!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中国电子学会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加入
中国电子学会会员
中国电子学会荣获2024全国科普日优秀表彰
中国电子学会组织召开“下一代半导体创新发展研讨会”
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第二次理事会议暨第三十次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数据采集与处理》荣获 “百佳科技期刊”称号
中国电子学会柔性电子技术分会第一次会员代表会议暨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成功举办
中国电子学会科普培训处党支部与同方知网企业产品事业部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中国科协联合国咨商信息与通信技术专委会代表团出席第十九届联合国互联网治理论坛
钟山县开展“惠民兴县”科技志愿服务活动——科技实验秀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