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系统
个人会员
单位会员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资讯 正文

再赴盘龙之约2024世界机器人大赛昆明锦标赛开幕

2024-07-22

相聚春城之夏,再赴盘龙之约。7月20日,2024世界机器人大赛昆明锦标赛在昆明市盘龙区拉开帷幕,共有3900余支队伍8000名选手将在5天的赛程中,围绕21个大项展开激烈角逐。

1.png

2024世界机器人大赛昆明锦标赛


本次大赛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昆明市盘龙区人民政府、昆明市融媒体中心共同承办。中国电子学会理事会党委书记张峰,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何革伟,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鲁斌,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史震坤,云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徐华,昆明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王雁鹏,昆明市融媒体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刘婕,昆明市融媒体中心党委副书记、总编辑彭涛,盘龙区委副书记、区长高庚,中国电子学会创新与产业服务处副处长、世界机器人大赛组委会秘书长李洋,昆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宋国富,盘龙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普佳,盘龙区副区长刘殿春等领导嘉宾共同出席了大赛开幕式。参加开幕式的嘉宾还有大赛裁判员、大赛技术支持单位负责人、指导教师和参赛选手代表等。

2024世界机器人大赛昆明锦标赛开幕


中国电子学会理事会党委书记张峰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中国电子学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世界机器人大赛系列竞赛活动打造“产、学、研、用”开放合作平台,助力科学资源与教育资源、研究资源与教学资源的跨界纵横协同,推动高质量教育、高素质人才、高水平科创相互贯通协同,更好的服务和支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本次昆明锦标赛让我们看到了机器人行业人才踵足相接、青蓝相济,为机器人产业人才储备培育生力军构筑蓄水池。”张峰表示,希望世界机器人大赛勇担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任,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协同推进,下好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先手棋”。

中国电子学会理事会党委书记张峰致辞


“今年我们更加注重赛事的专业化、人性化和国际化,以简约、安全、精彩、专业、独特为目标,继续承办好本次机器人大赛昆明锦标赛。”盘龙区委副书记、区长高庚在致辞中介绍,近年来,盘龙区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持续营造良好科创生态,不断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战斗力。“欣欣向荣的科创力量正在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强力支撑,世界机器人大赛作为凝聚科创力量的重要平台,已然成为盘龙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助燃剂和加速器。”高庚表示。

盘龙区委副书记、区长高庚致辞


近年来,盘龙区坚持科普教育,厚植科创沃土,高质量承办2024中国航天日科教活动,有力推进“星辰计划”航天科普教育展馆项目落地盘龙,逐渐形成科普载体由“多”向“精”、科普内容由“广”向“深”的发展趋势。保护知识产权,激发科创活力,成功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2023年科技成果技术合同交易量达20.33亿元,发明专利有效量同比增长34.5%。强化数字赋能,提升科创质效,全力推进“两亚”数字经济先行示范区建设,创成全市唯一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有力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进程,全区数字经济核心企业数量超1.2万家、规模达188.5亿元。

去年8月,大赛首次落地昆明,来自全国的1400余支队伍,5000余名科创少年相聚盘龙。今年赛事再次落地昆明盘龙,与上届比赛相比,今年参赛选手数量接近翻番,赛事规模再创新高,并且有来自新加坡、泰国、马拉西亚、越南的海外队伍参赛,让大赛更具国际“味道”。借大赛之机,盘龙区特别邀请磨憨镇尚岗村青少年代表,组成观赛团,让边城少年实地观摩国家级青少年机器人赛事,体验盘龙区青少年科普研学活动,共享优质科普教育资源。

2024世界机器人大赛围绕科研类、技能类、科普类三大类,设共融机器人挑战赛、BCI 脑控机器人大赛、太空机器人大赛、机器人应用大赛、青少年机器人设计大赛五大赛事,共设30余个大项、80余个小项、140余个竞赛组别,将在全球举办150余场城市选拔赛、40余场省级选拔赛、50余场国际锦标赛、多场国内锦标赛和一场总决赛,参赛人群覆盖全年龄段,全年参赛人数将突破16万余人次。

昆明锦标赛竞赛精彩瞬间


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的世界机器人大赛(World Robot Contest)由选拔赛(WRCT)、锦标赛(WRCC)、总决赛(WRCF)组成,大赛自2015年起已成功举办了9届,共吸引了全球20余个国家近30万名选手参赛,被广泛赞誉为机器人界的“奥林匹克”,自2019年连续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指导,自2020年连续入围了教育部办公厅公布的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并实现了多个竞赛项目的大赛成绩国际互认。通过多年的积淀成长,大赛已发展成为国内外影响广泛的机器人领域官方专业赛事,旨在不断发挥自身平台优势,激发机器人行业的科技研发潜力,成为推动全球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

返回列表页

加入会员

学会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