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系统
个人会员
单位会员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资讯 正文

CIE青托风采|中科院长春光机所陈洋:科研工作要有直面未知的勇气

2024-03-07

中国电子学会自2015年起开始组织实施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项目重点支持30岁上下潜心研究的青年科技人才,采用以奖代补、稳定支持的方式,对每一位扶持培养的青年科技人才稳定支持三年。目前,学会已成功推荐160位青年人才入选第1-9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本年度中国电子学会官方公众号将继续开设“青年人才托举项目被托举人风采”栏目,集中展示优秀被托举人风采,敬请关注!


本期优秀被托举人:陈洋


陈洋(1992-),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分别于2014年和2019年在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研究生求学期间师从冯晶教授。毕业后,加入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22年晋升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宽禁带氮化物半导体材料和新型二维纳米材料的交叉研究,包括材料生长和多功能光电子器件应用等方向。以第一/通讯作者在Carbon,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和ASC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等期刊发表论文17篇,申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件;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面上项目和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6项,参与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曾获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曙光”人才称号和年度优秀成果奖等荣誉。经中国电子学会推荐,入选第九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科研伊始 · 生根发芽

在大二本科期间,陈洋与同学组队参加学院的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于此初见科学研究的独特魅力。时至今日,他仍清晰记得第一次实验前的兴奋与期待,结果偏离预期的失落和困惑,以及迭代优化后取得成功的无限欣喜。他觉得,科研这条道路与自己的性格高度契合,需要开放的思维、持之以恒的耐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为科研热忱提供不竭动力。也正是从那时起,一颗种子在他心中埋下并生根发芽,人生的发展方向也逐渐明晰。在本科学业完成后,面对同学们收到的大厂offer和高薪待遇,他毅然地选择继续研究生深造学习,因为由此才能接触到内心的热爱。

渐入佳境 · 茁壮成长

研究生求学期间,导师冯晶教授为陈洋的科研道路指明了方向,冯老师严谨治学的态度深深地影响着陈洋,使陈洋明白科学研究任重而道远。在当时,新型二维石墨烯材料优异的理化特性使其有潜力作为透明导电电极应用于高性能有机光电子器件,但在课题组内还未有相关研究经验,国内外研究也正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如此,在细致评估研究方向可行性和实用化潜力后,陈洋坚定了将其作为研究方向的决心。历时两年的深入研究,突破了高质量石墨烯生长转移、电极表界面修饰和多功能器件应用方面的相关难题,取得了个人首个系统性研究成果。此后,通过硕博连读获得博士学位。陈洋分享了他的科研体会,“先将研究方向合理拆分成若干核心研究内容,做好调研和规划,再逐个击破;研究过程总会出现与预期不符的结果,试着调整心态,有阻力恰恰证明处在向上提升阶段,风雨过后必定是彩虹相伴”。

初心不改 · 迎难而上

博士毕业后,陈洋加入了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黎大兵研究员团队,继续从事热爱的科研工作。但在新的科研平台,研究方向需要调整到宽禁带氮化物材料和器件领域,相关专业知识较为匮乏,意味着前期成果产出速度慢、周期长。然而,陈洋并未因此退缩,他认为,“科研的本质决定其面临的多为未知,而直面未知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恰恰是一名合格科研人员的基本素养;并且,科研从来不是挑挑拣拣,要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出发,做有益于社会发展的科学研究”。

宽禁带氮化物材料是半导体产业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契机,但在外延材料质量和应力控制等方面仍存在挑战。在黎大兵研究员的培养和团队成员的支持下,陈洋围绕氮化物范德华外延技术开展了系统研究,在范德华外延衬底构建、氮化物成核生长调控和多功能紫外光电子器件应用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为我国第三代氮化物半导体的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在得知自己通过中国电子学会申报并获批第九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时,陈洋深感责任重大,表示这是一个新的起点,未来仍要保持初心,继续为科技事业努力奋斗。


返回列表页

加入会员

学会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