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3
新华网北京8月21日电 20日,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的“共享蓝天实物编程邀请赛”于乌镇互联网之光博览中心举办。作为2023年全国青少年信息素养大赛赛事之一,该赛事邀请特教学生参赛,通过选用非电子屏幕的实物编程现场竞技任务的方式,鼓励特教学生与普校学生同台竞技、共同参与信息技术科技创新教育。
特殊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本次该大赛的举办有何特别之处?比赛对特殊儿童的成长发展有何帮助?如何更好地支持特殊教育科技赛事?围绕相关问题,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副主任吴振华副教授于赛后接受了新华网专访。
新华网:您能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共享蓝天 实物编程”全国青少年信息素养大赛的背景和主题吗?今年的主题有何特殊意义?
吴振华:数字化与智能技术是推动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如何向青少年提供数字化时代所需的知识技能与核心素养,则是近些年全球教育改革关注的聚焦点。其中,计算机科学与编程教育,是青少年与儿童数字素养发展的主要载体与途径之一。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教育质量日益提升,帮助残疾儿童青少年都有人生出彩机会,让残疾儿童青少年和普通儿童青少年共同成长进步也受到更多关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要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2022年,教育部等部门印发《“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推进融合教育,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并提出“推进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进一步深度融合。”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电子学会牵头组织以“共享蓝天”为主题的实物编程全国青少年信息素养大赛,为特教学生提供和普通学生同场竞技、共同参与的信息素养学习、实践和竞赛的平台。通过切实行动,提高全社会对特殊教育的关注和支持,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在特殊教育领域的发展,也希望进一步激发特教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提升特教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特教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华网:请问特殊教育学生在这项赛事中的参与比例是多少?为确保比赛的公平性和适用性,组织者为特殊教育学生需求做了哪些安排?
吴振华:据了解,本次比赛中特教学生在总参赛选手中占比30%。编程水平与普通学生持平且差距较小。这或许跟指导教师对特教学生进行了较细心的引导有一定关系。此外,绝大多数参加竞赛的特教学生也很认真,对相关编程学习更投入、更专心,这也是其能获得与普通学生不相上下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前特殊教育采用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对身心障碍儿童进行正常化教育,实现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融合教育包含着可持续发展教育和生命教育的重要思想,旨在使残障儿童能够在一个和谐的情境下增长知识,习得技能,健全人格并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本次“共享蓝天”实物编程全国青少年信息素养大赛,秉承融合教育的指导精神。在赛事的基本流程、比赛器材、评分规则等各方面都采取了普通学生和特教学生完全一致的方式,让特教学生在和谐、平等、自然的环境和氛围中参与比赛,享受比赛。同时,也考虑到特教学生可能的需求,在比赛过程中允许特教学生有家长或教师陪伴,为他们在比赛过程中提供一些必要的肢体活动和信息交流方面的支持,但同时也规定了家长和教师不能参与比赛相关内容的指导或干预,以保证比赛的公平和公正。
新华网:与其他类似赛事相比,全国青少年信息素养大赛共享蓝天实物编程有什么特色?您认为参与这个赛事对特殊学生培养有何帮助?
吴振华:采用KUBO为代表的实体编程工具是本次赛事的一大特色。KUBO平台是目前国内外使用比较广泛的实体编程工具之一,它的设计比较完善,操作简单直观,极大地降低了编程学习的技术门槛,为青少年学习编程提供了一个科学、有效的工具平台。通过让更多的青少年接触实体编程、了解实体编程,尤其是对于特教学生,使用经过科学设计可以提供无障碍学习平台的编程工具,能够增强他们学习编程的信心,为其今后进一步的编程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我认为本次赛事的举办非常有意义,能够吸引社会大众更多地关注特殊教育群体,更多的人会思考如何为特教儿童提供丰富多样的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教育机会。以我本人为例,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我对于国内外信息技术应用于特殊教育的发展有了更深的了解,对特教学生的编程教育有了很多直观的、感性的认识,今后有可能,甚至会考虑针对如何促进特教学生的编程和人工智能教育开展一些相关的研究和实践。
新华网:到2025年,全国范围内的高质量的特殊教育体系将初步建立。为实现这一目标,您认为社会和学校应该如何更好地支持特殊教育儿童参与类似的科技赛事,并在科技创新领域发展他们的潜力?
吴振华:实现高质量的特殊教育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的工作。各个行业都可以从自身出发,思考如何为特殊教育提供支持。我本人是一个大学教师,我觉得大学在支持特殊教育、促进特教儿童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举例而言,我所在的上海师范大学在这方面开展了长期的探索,做了许多工作,并成为全国首批招收盲生的高校。学校采取了多方面措施,构建无障碍学习空间,为盲生提供了尽可能完善的学习条件。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还和上海盲童学校开展合作,共同探索如何为视障儿童提供优质的STEM教育。这些都是高校在支持特殊教育方面的有益尝试。
但相对而言,已有的工作距离“构建高质量的特殊教育支持体系”仍有差距。在今后,高校和信息科技教育工作者应当更加关注特殊教育这个领域,可以和特殊教育领域的学者和教师开展更多的跨学科合作,为特教儿童开发有针对性的信息科技课程,为特教一线的教师提供丰富多样的培训项目,从而为特教儿童充分发挥他们在信息科技领域的潜力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转自:新华网客户端
(责任编辑 付琳)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中国电子学会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加入
中国电子学会会员
中国电子学会空天信息分会第一次会员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
中国电子学会荣获2024全国科普日优秀表彰
中国电子学会组织召开“下一代半导体创新发展研讨会”
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第二次理事会议暨第三十次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数据采集与处理》荣获 “百佳科技期刊”称号
中国电子学会柔性电子技术分会第一次会员代表会议暨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成功举办
中国电子学会科普培训处党支部与同方知网企业产品事业部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中国科协联合国咨商信息与通信技术专委会代表团出席第十九届联合国互联网治理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