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4
中国电子学会自2015年起开始组织实施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项目重点支持30岁上下潜心研究的青年科技人才,采用以奖代补、稳定支持的方式,对每一位扶持培养的青年科技人才稳定支持三年。中国电子学会官方公众号近日开设“青年人才托举项目被托举人风采”栏目,集中展示优秀被托举人风采,敬请关注!
本期优秀被托举人:刘天竹
刘天竹
刘天竹(1990-),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导,黑龙江省天空地一体化重点实验室核心成员,入选哈尔滨工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选聘计划”。主要研究方向为高光谱遥感图像分类和多模态高光谱遥感图像处理。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子课题、高分重大专项(民用部分)科研项目课题、黑龙江省博士后面上项目等6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项目、重点国际合作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子课题和国家部委重点项目课题等5项。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2篇,其中10篇发表在IEEE Trans.GRS上,包括ESI高被引论文1篇,封面论文1篇;2篇发表在《中国科学》系列英文版上。第一发明人授权专利3项,2项在相关项目中取得应用。担任IEEE J-STARS期刊副主编,IEEE Trans.GRS、Remote Sensing、Neurocomputing、JVCIR等多个国际重要期刊审稿人。获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第5完成人);获IEEE国际地球科学与遥感大会学生论文竞赛季军,获国内遥感大会优秀报告、优秀论文奖,中国图象图形学会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第二十三届哈工大优秀博士论文奖。经中国电子学会推荐,入选第八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榜样力量,逐梦航天
刘天竹出生在黑龙江一个小县城的普通知识分子家庭,虽然家庭条件并不富裕,但是父母对她的教育却非常重视。“父母总跟我说,读书改变命运,只要我读书,砸锅卖铁也会供我。家里亲戚中有一位长辈是电力科学院的专家,他家的孩子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读书,小时候外婆和母亲经常在假期时带我去他家小住,听大人们讲奋斗的故事,耳濡目染那种学习的氛围。”虽然年幼的刘天竹并不理解大学是什么、研究是什么,但是在家人的引导下,一颗小小的科研种子在她的心里埋下了。
进入新千年以来,中国航天事业迅猛发展。尤其是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中国第一次实现载人航天,点燃了刘天竹的航天梦。她坦言“我真的迫切希望参与其中,为祖国的航天事业贡献力量”。哈尔滨工业大学作为航天第一校,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因此成为了她的第一阶段目标。功夫不负有心人,刘天竹成功考取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开启了逐梦航天的旅程。
从零开始,规格严格
“我的科研路相对曲折,硕士期间一度对自己产生怀疑,犹豫再三,最终决定在读博期间调整科研方向。”刘天竹说。读博时,她选择了遥感图像处理方向,主要是对航天载荷获取的多/高光谱遥感图像进行处理,并应用于自然环境监测。从零开始搞科研,刘天竹对于未来并不是踌躇满志,只能严格要求自己,投入更多精力。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从文献调研、问题建模、公式推导,到实验设计,结果分析、论文撰写,刘天竹终于摸到了科研的“门道”。作为主要成员,她先后参与了导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项目、优青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子课题的立项和研究,完成了高光谱遥感图像特征提取和多时相高光谱遥感图像协同分类工作。
在上述项目的支持下,刘天竹完成了博士学位论文《高光谱遥感图像多核学习分类方法研究》,并获得了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博士论文。
薪火相传,功夫到家
经过不懈的努力,刘天竹发表了多篇高水平论文,包括IEEE Trans.GRS,中国科学等期刊。博士毕业后,刘天竹留校任教,指导组内学生学术研究,并担任本科班主任。
“科研能力培养是高校学生培养的主要环节,而学科竞赛是培养学生奋斗精神的主要途径之一。”刘天竹作为团队班主任,按项目研究模式组建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智能遥感学生未来科技创新团队》,获得学校资助。作为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获得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三等奖1项,东北赛区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欧比特杯”全国高光谱卫星遥感影像智能处理与行业应用大赛二等奖等。
刘天竹在入选青托后,参加了很多中国电子学会组织的交流活动,收获颇丰。谈到未来,她说:“在科研方面,我将继续秉持‘立足航天、服务国防、长于工程’的理念,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研究工作。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也会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学术型和工程型人才为目标,为祖国做出更大贡献!”
通过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中国电子学会累计遴选培养125名青年科技人才,同时形成了由200余名院士和知名专家组成的导师队伍。入选的青托人才成长迅速,截止到2022年底,前七届91位青托中,已入选优青等国家级人才计划30人次,省部级人才计划43人次,其他人才计划22人次。托举期间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339项,省部级和其他横向科研项目397项。获得国家级奖励5人次,其中2人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3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省部级奖励36人次,获得社会及全国学会奖励24人次,获得其他奖项18人次。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中国电子学会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加入
中国电子学会会员
加速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专题研讨会在重庆召开
“仿真强芯,赋能制造”一一先进光/微电子器件仿真制造技术及应用专题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24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研讨会在河南郑州召开
【WRC大咖论道】人形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彬:《人形机器人产业协同创新实践》
中国电子学会“烛光义教”公益科普活动走进四川省南部县
【WRC大咖论道】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Marcelo H.Ang:《使用通用人工智能的机器人技术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中国电子学会导航分会2024年度会员日活动圆满完成
“烛光义教”照亮重庆北碚青少年科技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