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3
编者按:中国电子学会自2015年起开始组织实施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项目重点支持30岁上下潜心研究的青年科技人才,采用以奖代补、稳定支持的方式,对每一位扶持培养的青年科技人才稳定支持三年。中国电子学会官方公众号近日开设“青年人才托举项目被托举人风采”栏目,集中展示优秀被托举人风采,敬请关注!
本期优秀被托举人:彭春蕾
彭春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副教授,山东临沂人,于2017年12月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得信息与通信工程/智能信息处理专业博士学位,师从高新波教授。2016年至2017年曾前往美国杜克大学联合培养。主要从事跨域人脸识别与安全分析方面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在国内外顶级期刊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点项目课题负责人、省重点研发计划等。获吴文俊人工智能优秀青年奖、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自然科学二等奖、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ACM西安优博奖等。担任国际知名期刊Visual Computer编委。研究成果在多个一线公安部门投入应用,为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事件提供了核心科技支撑。经中国电子学会推荐入选第八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随着国家及社会安全需求快速增长,视频监控分析作为传统社会安全治理体系的核心支撑技术,在社会安全事件的事前预警与事后侦破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公安部相关数据表明,90%以上大案要案的侦破工作都离不开视频监控技术的支持,视频监控技术已经成为公安业务的第四大支撑技术。然而,现有的分析技术主要建立在监控视频完备且画面清晰的基础上,在视频监控盲区、夜间低照环境和低质受损画面等恶劣环境下仍存在“有眼无珠”的局限性。因此,如何打破传统视频监控分析“有眼无珠”的局限性,实现监控盲区“智能感知”和恶劣环境“透彻理解”,已成为公共安全领域亟待解决的重大关键技术。如下图所示,针对视频监控盲区问题,可根据受害人或目击证人的描述,绘制人脸画像进行嫌疑人的身份识别;针对夜间低照环境限制,可借助近红外传感设备采集不受光照影响的近红外人脸进行识别;针对低质受损画面缺陷,低分辨率人脸识别技术是可选的方案。以上解决思路中的画像-照片人脸、近红外-可见光人脸、低分辨-高分辨人脸,均称为跨域人脸。跨域人脸指的是同一目标通过不同手段、不同传感器所采集的具有相同语义但不同表现形态的人脸。跨域人脸广泛应用于视频监控中的图像分析与人员身份验证,对提高日常安防预警能力、案发时协助锁定嫌疑人身份以及案发后的现场还原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跨域人脸研究背景
彭春蕾主要围绕跨域人脸识别与安全分析中的关键技术与瓶颈问题开展研究,提出了基于概率图模型表示的跨域人脸识别系列方法以实现跨域人脸空域结构的完整感知,以及基于深度局部特征的跨域人脸识别系列方法以实现跨域人脸局部细节的清晰描述,通过面向多模态人脸数据的安全分析系列方法以实现跨域人脸身份真伪的精准辨别。上述研究工作形成了基于概率图模型的跨域人脸识别理论体系,建立了跨域人脸防伪安全分析新基准,取得了一定的科研创新和社会效益。
在入选青托项目后,彭春蕾表示,希望今后能与更多的专家学者合作交流,进一步开展判断人脸真伪、辨识人脸是谁、保护人脸隐私等研究,应对如今人工智能时代,人脸数据在采集、传输、存储和使用的各个环节所面临的内容被伪造、身份难辨识、隐私易泄露等多元化风险,探索可信、可靠、可解释的人脸分析与应用技术路线和方案!
通过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中国电子学会累计遴选培养125名青年科技人才,同时形成了由200余名院士和知名专家组成的导师队伍。入选的青托人才成长迅速,截止到2022年底,前七届91位青托中,已入选优青等国家级人才计划30人次,省部级人才计划43人次,其他人才计划22人次。托举期间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339项,省部级和其他横向科研项目397项。获得国家级奖励5人次,其中2人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3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省部级奖励36人次,获得社会及全国学会奖励24人次,获得其他奖项18人次。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中国电子学会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加入
中国电子学会会员
加速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专题研讨会在重庆召开
“仿真强芯,赋能制造”一一先进光/微电子器件仿真制造技术及应用专题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24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研讨会在河南郑州召开
【WRC大咖论道】人形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彬:《人形机器人产业协同创新实践》
中国电子学会“烛光义教”公益科普活动走进四川省南部县
【WRC大咖论道】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Marcelo H.Ang:《使用通用人工智能的机器人技术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中国电子学会导航分会2024年度会员日活动圆满完成
“烛光义教”照亮重庆北碚青少年科技梦想